我国最大的IT项目管理门户网站,国内IT项目管理培训与咨询服务提供商

当前位置:首页 > 敏捷开发 > 正文

敏捷教练的六顶帽子,洞见

2018-11-16 来源: 思特沃克 王伟
引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云、人工智能等IT技术的持续火热,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我们正身处由IT技术引发组织变革的大时代中,所以才会有Technology is Business或Tech@Core这样的口号。有幸的是,我的工作正是影响并帮助客户在IT技术引起的组织变革中获得成功,而我在其中的角色便是“敏捷教练”。
 
 
      我很喜欢做“敏捷教练”,可能是因为它既需要IT相关的专业知识,也需组织变革相关的、对人的感知能力,这两个方向很少在一个岗位上同时出现,就好像认为学习文科与理科需要培养不同的思维模式一样。而我恰好是一个异类,从小喜欢文科却进入了IT行业,现在看来,这件事可以看成是组织进化中的有益突变。
 
      敏捷教练这个职业是随着敏捷方法论而生的,“热”起来其实也只是近几年的事,而这个角色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来。在最近的一个行业大会上听说,一家大型的通信企业几年来已经培养了百余个敏捷教练,累计投入超过5000人天以上,其数字让我感到惊讶且欣喜,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明白一件事:在IT技术引起的组织变革中,培养敏捷教练是相当重要的事。
 
怎样做好一个敏捷教练
 
      用比较俗的话来说,问十个人,会有十一种答案。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它是个新兴职业,工作内容正在不断被定义中。敏捷方法论正随着企业对IT技术与精益创新等理念的重视,逐渐从IT技术管理层面进入到组织管理变革层面中。
 
      另一方面,其工作范围跨界了敏捷与教练两个专业范畴,学科交叉引起了更多复杂变化,比如在不同的目标下它需要的知识与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很多新入行的敏捷教练都没办法说清到底怎样做好一个敏捷教练,而老师傅们也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
 
目的、方法与观点
 
      在这里,我想试图利用更简单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能给新入行的人更多启发。我会结合IT行业的“关注点分离”与教练行业的“隐喻”技术来描述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所谓“关注点分离”,是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系统思维方法。说白了就是把复杂问题做合理的分解,再分别研究问题的不同侧面。而所谓“隐喻”,就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
 
      我认为一个好的敏捷教练应该能够根据不同的目标,戴六顶不同的帽子。它们分别是:向导、教练、教师、导师、伙伴、唤醒者。
 
 
理解
 
第一顶帽子:向导,关注环境。
 
      所谓向导,就是引路、带路的人。我们就好像《绝命海拔》电影中的雪山向导一样,目标就是把客户带到山顶,因为我们曾经到过山顶,知道正确的路线,必须保证团队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作为敏捷教练首先要关注的是客户当前在哪,目标在哪,正面临哪些重大的障碍,如何能夠达成目标。
 
      所以在服务初始,一般都会先为客户进行现状评估、敏捷成熟度评估,确定可以成达的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路线图。
 
      另外,无论是管理问题还是技术问题,需要为其提前准备好装备与工具,为客户提供保护。比如引入先进的流程框架以及先进的工程实践。这个过程中,不能因为客户的要求轻率地裁剪实践,这就好像在雪山上把氧气瓶扔掉一样危险。
 
第二顶帽子:教练,关注行为。
 
      “教练”这个帽子更像体育运动教练,如果你是网球教练,就要针对客户打球的动作进行指导;如果你是体操教练,就要手把手地纠正其动作上的偏差,让其能够做出正确的动作。
 
      当我们戴上这个帽子的时候,要学会仔细观察客户的行为,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
 
      比如,价值导向上,需求有没有价值排序;需求管理上,需求遗漏发现是否过晚;质量上,CI纪律是否太弱;团队运作上,版本规划是否清楚等等。
 
      当然,在实际情况下,肯定不会只存在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能够在不同层面上捕捉到这样具体的问题,并跟相关人员进行沟通,指导其改正。在具体辅导过程中,除了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外,还需要有自己的密诀或套路,能够让相关人员很快地掌握正确的动作。
 
      比如需要根据对客户的理解,识别出适合客户的学习方法。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与个性,也会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学习通道。就好像有些人善于利用视觉学习,有些人善于利用听觉学习一样。比如有些组织具有很强的艰苦奋斗的文化,在很多场合下便具有很强的执行力。我们需要对客户的个性进行识别与分析,并能够借助其组织文化的特点进行教练工作。
 
第三顶帽子:教师,关注能力。
 
      教师这个帽子与教练的不同,教练更关注客户对特定动作的掌握,而教师却需要帮助客户理解更多的基础性理论与思考技巧。在我的经验里,服务初期,客户动作往往可以照作,但也只是形式上的照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形无神。这其中的关键便是没有理论基础的掌握,人的理念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敏捷的管理方法与传统的管理方法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仅仅是一些最佳实践的集合,而是靠价值观与原则来驱动的方法论。如果打个比喻,某些单纯实践集合的方法论便是套路型武学,而敏捷就是内功心法加上简单招式的武学。前者的学习是对千招百式的练习最后达到融汇贯通,而后者的学习则是利用内功心法牵引简单招式,以神驭形,以简化繁。如果只学了简单招式,而没有理解其背后的思想,运作上便是有形无神,就会出现“晨会变成了汇报会,计划会成了吵架会”的情况。 所以,教练还需要让团队明白动作背后的意义是什么,让他们学会在不同的情形之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
 
第四顶帽子:导师,关注价值观与信念。
 
      “导师”的概念源于希腊神话,有一个名字叫“门特”(Mentor)的人,他是英雄额底修斯智慧与忠诚的顾问。导师与教师、教练有重叠的地方,但却是不一样的概念。为了帮助客户成长,教练会指导客户的具体行为,教师会开发客户的潜力,而导师更像顾问那样,帮助客户建立明确的价值观与信念,并以导师自己为榜样。
 
      沙因曾用钻石模型描述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分别是:人造物品和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以及基本隐性假设。后两层就是组织的价值观与信念。也是精益企业中“生机型文化”所展现的内容。比如成效导向、高度合作、鼓励联结、风险共担、采纳新事物、失败产生根因调查等特征。我们需要让客户深刻理解使命原则胜过命令与控制,实验、持续改善胜过遵循规范。我们还需要关注如自组织团队、跨职能团队、持续改善、内在激励、适应性领导力等实践,它们都需要集体价值观的支撑才能更好的在组织中落地。 
 
      另外,更具体的实践,在运作自组织小团队的时候,为了让自组织成员更高效的合作,我们就需要帮助团队建立共同的愿景与集体价值观。我们也要帮助每个成员成长并实现价值。鼓励成员们表现出尊重、平等、信赖与纪律。当然,教练自己必须树立榜样,激发团队成员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帮助管理人员学会如何用使命式指挥替代命令和控制指挥,建立信任的团队文化。
 
第五顶帽子:伙伴,关注支持与使命。
 
      伙伴关系带来的常常是支持。支持过程的不同在于不需要成为角色模范,而需要提供氛围、鼓励和资源,让客户能够完全专注于如何发展自己独特的能力与技巧,明确自己的使命。
 
      我们要了解、观察并保护客户的核心品质,创造一个支持氛围,让客户在其中明确自己的使命,变得更加卓越。有时候敏捷教练容易走入一个误区:误认为自己是英雄、客户是受害者,常常为了拯救客户而改变客户的核心特质。敏捷教练需要注意的是,客户才是英雄,敏捷教练只是支持与守护英雄的伙伴。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建立伙伴关系,创造支持的氛围。比如,如果团队遇到困境,我们一般可以通过谈话鼓励团队成员,充分肯定与聆听每个成员的重要性,以知人善任和肯定的态度鼓舞、支持每个成员,使其能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后续行为中。我们也可以帮助客户培养组织内部敏捷教练,能够让内部敏捷教练在组织中形成更大范围的支持关系,从而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使命感。
 
      支持关系并不一定来源于个体支持者,事实上,当被整个小组或团队支持时,效果会更加强烈。罗伯特迪尔茨提出并运用过集体智慧的概念,认为两个不同的个体在保持自己独特性的前提下,只要满足特定的条件和方法,在一起互动交流,就能产生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吉利根博士也说,智慧和创造力不在我身上,也不在你身上,而是在我们彼此的对话中,在我们共同创造的场域中。建立更多这种小组支持关系,将能够加强组织的内在动力。
 
第六顶帽子:唤醒者,关注认知与变革。
 
      做为唤醒者,我们需要帮助客户进行成长与进化。影响客户从Doing Agile走向Being Agile,使其能够不断地实践、打破旧习惯与认知方式,采用创新思维,打造新型的学习型组织。
 
      很多类似《黑天鹅》的畅销书不断地告诉我们,我们不得不面对很多的不确定性。在很多场景下,传统的管理方式正在失效,我们不得不仔细审视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借《三体》中的说法,地球的科技发展正以连外星人都无法想像的加速度进行中。我们已经意识到,很多复杂系统在我们身边,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线性的思维方式去应对这些复杂性。所以我们就需要与客户一起不断地在探索中学习新的认知方式,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从而来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复杂世界。
 
      新的认知必将带来组织的变革,我们需要帮助客户正确地面对改变。组织的改变过程通常包括封闭的系统、外来因素、打开系统、转变、整合、练习,以及新的状态等几个阶段。我们需要帮助客户了解自已正处在哪个阶段,未来将走向什么阶段,帮助客户正确地应对每个阶段,最终让团队体验到改变给整个组织和个体带来的价值。(本资讯于2017-07-04首次发布)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IT项目管理界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延伸阅读:

more

会议活动

more

公开课

more

PMO

Copyright © 2021 IT项目管理界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2359号-4 如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原发布媒体

本着互联网分享精神,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

客服电话:010-89506650 89504891 非工作时间可联系:18701278071(微信) QQ在线:511524637

新闻与原创文章投稿:tougao#cpmta.com 客服邮箱:info#cpmta.com(请将#换成@)

IT项目管理界——我国最大的IT项目管理门户网站,隶属卓橡公司

IT项目管理界官方微信

IT项目管理界官方微信

PMO大会官方微信

PMO大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