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的IT项目管理门户网站,国内IT项目管理培训与咨询服务提供商

当前位置:首页 > 规模化敏捷 > 正文

规模化敏捷发展三部曲:敏捷领导力、运转敏捷和整体敏捷

2022-10-12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多数公司领导如今对敏捷创新团队都有所了解。敏捷创新团队规模较小、具有创业性质,和客户关系密切,能快速应对多变的商业环境。
 
若应用得当,敏捷团队相较于传统部门,具备以下优势:生产率更高、士气更高、产品交付速度更快、质量更好、风险降低。
 
所以,了解或体验过敏捷团队的领导,自然会有许多感兴趣的问题。比如说,公司能不能在内部实现数十个甚至成百上千个敏捷团队?业务各个细分市场能否都按敏捷方式运营?整个组织敏捷化,是否和单个团队敏捷化效果一样好?
 
目前的市场环境动荡,在位企业不断遭到初创公司等竞争对手的挑战,保卫战如火如荼,如果能增强自身适应性,变得更加机动灵活,这对企业来说极具吸引力。但愿景虽好,成真不易。企业往往难以辨别哪些部门可以重组为跨学科的敏捷团队,哪些不能。另一种常见情况是:企业准备启动数百个全新的敏捷团队,在落地时却受到低效的官僚体系掣肘。
 
我们研究了数百家企业的敏捷规模化,有些小公司运用敏捷法运营整个公司;还有一些大企业在创立之初就具备敏捷基因,在发展中不断强化,例如Spotify和Netflix;另外还有类似亚马逊和USAA(美国联合服务汽车协会)这种,从传统层级结构向敏捷化过渡的公司。一些企业取得成功,另一些则失败了。例如,一家著名工业公司过去5年一直在效仿精益创业的创新方式,但至今都未能实现维权投资者和董事会期待的财务结果,几位高管不得不在最近引咎辞职。
 
我们的研究表明,能够有效完成敏捷规模化的公司受益匪浅。但领导者务必要脚踏实地。要注意没必要将所有部门都敏捷化,敏捷方法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公司一旦启动了数十个或数百个敏捷团队,不能对其余部门置之不理。如果重组的敏捷团队得不到运营部门和其他创新团队的配合,又不断被官僚主义掣肘,机构内部的摩擦引发的星星之火,会拖垮整个组织,导致不良后果。公司要进行改革,确保敏捷团队能获得其他部门的支持。
 
知行合一的领导力
 
如果你还不太了解敏捷,先作一简单介绍。敏捷团队最适用于创新,即用于改良产品、服务、流程或业务模式的盈利性的创造力应用。敏捷团队规模较小且跨学科,而创新团队常常会遇到复杂的大型问题,要将其拆解成不同模块,通过快速试制原型和紧密的反馈回路,找到每个模块的解决方案,然后把所有方案整合为有机整体。这样的团队更看重随机应变而非墨守成规,对结果(增长、盈利能力和客户忠诚度等)而非产出(代码数量或新品数量)高度负责。
 
公司遇到的问题如果很复杂、没有清晰的解决方案,项目要求可能随时变化,和终端用户能紧密合作,创造力团队比指挥-控制团队表现更好,就具备了使用敏捷团队的条件。而设备维护、采购和财务等日常运营部门则不太适合采用敏捷法。最初使用敏捷法的是公司的IT部门,现在则被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产品研发、营销甚至人力资源部门也逐步加入。(见《哈佛商业评论》2016年5月刊文章《拥抱敏捷》及2018年3月刊文章《HR迈向敏捷》)
 
敏捷团队的管理方式有别于层级体系,多采用自治:高管会告诉团队成员创新方向,但不对具体方法发表意见。团队从内到外都和顾客紧密联系。理想情况下,创新的责任就落在了和客户最紧密的人肩上,减少了中间层对流程的控制,提高了工作速度,更好地激励了团队。这也让高管能集中精力完成本职工作:树立并传达长期愿景,制定战略优先级,构建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机构能力。
 
领导者如果没有理解敏捷方法就仓促使用,可能以为它和其他变革的推行方式一样——通过上情下达的规划和指令。但如果他们能使用敏捷方法,则有更好效果。具体做法是,将各个部门当成和顾客一样有不同需求的群组,随着敏捷化的发展,需求也不断变化。管理层列出工作优先事项,为提高顾客体验,成功完成任务,将不同机遇排序。领导者不把任务委派给下属,而是亲自解决问题、扫清障碍。敏捷领导力团队和其他敏捷团队一样,由“项目负责人”(initiativeowner)负责整体结果,流程促进员则负责指导成员、确保参与度。
 
博世(Bosch)公司案例
 
全球领先的技术服务供应商博世(Bosch)公司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博世拥有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IT项目管理界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more

会议活动

more

公开课

more

PMO

Copyright © 2022 IT项目管理界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2359号-4 如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原发布媒体

本着互联网分享精神,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

客服电话:010-89506650 89504891 非工作时间可联系:18701278071(微信) QQ在线:511524637

新闻与原创文章投稿:tougao#cpmta.com 客服邮箱:info#cpmta.com(请将#换成@)

IT项目管理界——我国最大的IT项目管理门户网站,隶属卓橡公司

IT项目管理界官方微信

IT项目管理界官方微信

PMO大会官方微信

PMO大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