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的IT项目管理门户网站,国内IT项目管理培训与咨询服务提供商

当前位置:首页 > CMMI > 正文

CMMI评估发现最常见的十个弱项

2018-11-15 来源:老丛讲桌 丛斌博士
      在CMM/CMMI这个行业已经晃悠了20年,这么说吧,著名企业做过华为、雷神,非著名的也是一堆,甚至评过三一组织(一个团队、一个产品、一个客户)。该见的都见过了,不该见的也没少见。今天和大家聊聊在我评估报告中最常出现的10个弱项(weakness),这些弱项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代表了我们在软件工程、质量控制、项目管理、过程改进等方面的不足。这些弱项也是我们改进的机会,在一些企业中,我也看到了很多有效实践,在组织内部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
 
弱项一:非功能需求的二意描述及不可追溯性
 
      我个人不太喜欢非功能这个说法,只说不是功能,那是什么呢?当然这是题外话。非功能其实比功能更加重要,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了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非功能决定了功能的易用、安全、响应速度、可维护性等因素。而且产品架构是由非功能需求决定的,非功能的缺陷修复成本大大高于功能缺陷的修复。可惜非功能是常见的遗漏需求,即使识别出的非功能需求的描述也往往不精准,很难指导后续开发和测试工作。对于识别出的这些非功能需求,我常常看不到设计实现的考虑,看不到测试的覆盖,倒时常感觉到咱们项目组的赌性。希望我们成熟的软件组织,能够重视这个问题。
 
处理非功能需求的能力代表了软件工程的能力
 
弱项二:Brutal Force的架构设计
 
      好多人问我中国软件最缺什么人才?二十年来,我的答案始终如一,最缺的就是软件架构师啊。在我评估的项目里,很少能看到可以支持产品扩展、维护的优美的软件架构。许多架构只是解决眼前的问题,英文叫brutal force的方法,也就是没有套路的方法。
 
架构师之路在哪?
 
弱项三:没有质量评估的测试报告
 
      大多数测试报告基本就是流水账:跑了多少用例,发现了多少缺陷,修复了多少缺陷,遗留了多少缺陷……但是被测程序质量如何?测试盲点、潜在隐患在哪里?后续测试应关注什么?这些基本质量评估都看不到。那么测试报告的价值何在?这些流水账除了像个打酱油的,还能干嘛?
 
弱项四:吃不到鸡的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在中国水土不服是个老问题了,我们的评审发现不了缺陷,吃不到鸡。这里我就不做原因分析了,每当我在心里算下评审速率,发现每小时要评审500页需求或5000行代码时,我只能默默的对这个速率表达我崇高的敬意!
 
我怎么吃不到鸡?
 
弱项五:质量部包揽了EPG的工作
 
      早些年,我常看到EPG被置于公司质量部的领导之下。其后果是质量部包揽了组织的所有改进工作,不论改进的流程执行实体和它有无关系。难道质量部个个都是十项全能高手?架构的改进难道不应该由架构师主导吗?看到一些不疼不痒的专题改进成果,我除了叹气还是叹气。
 
弱项六:不变的项目定义过程和不变的项目量化目标
 
      项目计划常常会变,可奇怪的是项目的定义过程基本不变。随着项目的进展,计划的过程活动及其力度都不需要调整吗?这里就不讨论高成熟度的问题了,但忍不住问一嘴:为什么项目量化目标永远不变?哪怕目标明显已经太低或太高了?您家软件项目真的那么稳定吗?
 
弱项七:为评估而做的决策
 
      当我一眼就能从备选方案中选出胜出者时,这个决策大概是为评估准备的。如果真的是四个专家花了两个小时,咱们能否将决策自然体现在需要决策的活动中?何必要单独出个决策报告,再把相关信息抄出来。这好歹也是一个专家一天的工作量(8个小时),可惜了!
 

一眼可以选出胜者的DAR
 
弱项八:不可操作的风险缓解计划
 
      现代的项目管理就是风险管理,可惜这是个和同行评审做得不相上下的过程域。相信你看到过这样的风险缓解计划:加强和客户沟通。那谁和谁沟通?沟通什么?何时沟通?一个不可操作的风险缓解计划如何能真的化解风险呢?
 
弱项九:缺乏可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的度量项
 
      CMMI 2.0在MPM(Managing Performance and Measurement)实践域中多次强调度量项的可操作定义。精准的度量项不如一致的度量项,度量项都会些噪音,但要高都高,要低都低。没有可比性的度量是没有意义的,恰当的可操作定义保证了这一点。可惜太多的组织,做不到这一点。
 
弱项10:支零破碎的过程架
 
      如果我看到一家组织的过程是按过程域来编写的,过程元素和过程域的实践有很好的对应时,就为过程执行者捏把汗。项目经理在做计划时,怎么能够自然的梳理清楚不同过程的关系:谁是谁的输入?谁是谁的输出?我很高兴2.0明确指出不要再说“我们在实施CMMI”,而是我们在改进过程,在组织内部实现模型的目的和价值。
 
理不清头绪的过程体系
 
      正如我在前面说的,不少中国软件组织有效解决了上诉问题,但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借助2.0的东风,让这些问题逐一消失!
 
推荐阅读
      1. 软件度量三定律
      2.减少软件缺陷的十大经典结论
      3.过程改进十大问题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IT项目管理界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延伸阅读:

more

会议活动

more

公开课

more

PMO

Copyright © 2021 IT项目管理界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2359号-4 如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原发布媒体

本着互联网分享精神,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

客服电话:010-89506650 89504891 非工作时间可联系:18701278071(微信) QQ在线:511524637

新闻与原创文章投稿:tougao#cpmta.com 客服邮箱:info#cpmta.com(请将#换成@)

IT项目管理界——我国最大的IT项目管理门户网站,隶属卓橡公司

IT项目管理界官方微信

IT项目管理界官方微信

PMO大会官方微信

PMO大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