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的IT项目管理门户网站,国内IT项目管理培训与咨询服务提供商

当前位置:首页 > 敏捷开发 > 正文

研发走到了敏捷,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2018-11-30 来源:深圳敏捷联盟 前海一笑
      你知道,现在创业公司在用什么开发方式吗?敏捷啊,还要想吗?谁不知道《精益创业》,谁不知道最小化验证,快速反馈,持续改进。那为什么从敏捷就能从瀑布模式、CMMI、IPD等众多开发方式、价值观里面脱颖而出了呢?
 
历史选择了敏捷
      可能很多年轻的互联网人都没有经历过瀑布式开发。整体采用瀑布式开发,可能大家没经历过,但是局部肯定有。一个需求,从用户故事,到需求说明书,到评审,到工作分解结构,到UI设计,到开发,到测试,然后上线。这可以看做瀑布模式吗?其实是可以的,主线上都是顺序模式。你可能觉得,这种模式太low,但是你要知道早期那些代码英雄,他们开发的时候可能连流程都没有,成功与否,只能自己。从瀑布模式到敏捷,最本质区别是,成功定义变了。在瀑布模式时期,市面上软件太少了,只要能把软件做出来就算成功了。那怎么能把软件做出来呢?这个时候,大家发现采用瀑布模式可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采用一段时间瀑布模式之后,聪明的工程师又在想,怎么评价当前的流程、怎么改进?这个时候,是CMMI登场的时候了,成熟度越高,越有可能把软件做出来。CMMI普及之后,大家都能把软件做出来,但是另一个问题来了,得解决用户问题才能让用户买单。举个IBM的例子,IBM发展过程,做了很多前沿的研究,不同部门之间还有重复造轮子的情况,产品研发没有回报,重复造轮子导致研发浪费,这些问题导致IBM利润下滑,企业经营遇到了危机。这个时候,IBM引入了IPD,IPD最核心的是:结构化流程,研发是投资行为,模块化开发和重用。IPD时期衡量成功的标志就是:责任明确,成本低地开发可赚钱的产品。可以看到,直到IPD,还是厂商认为用户有什么样的需求和痛点,然后做产品去满足,去解决。典型没把用户当做上帝看啊,你说上帝会答应吗?得改,这时候敏捷登场了。敏捷是怎么衡量成功的,快速地做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跟IPD普及时比有没变化?变化太大了,市场环境变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时期产品很少,资本是最核心生产资料,开个厂就能赚钱;市场经济就是产品过剩,得屌丝者才能得天下。市场变化太快了,用户需求也在快速变化,不能再等企业做出一个完美的产品了。用户得全程提意见、提需求,尽早得到派得上用场的产品。敏捷的价值观,更好符合了这一个市场需求,所以历史选择它了。
 
敏捷注定要产生自组织
      从上述的研发方法变迁,可以看到,产品研发最开始以企业为主,把产品做出来就算成功,这个时候普遍采用开发方法是瀑布模式。然后变成能稳定成熟地把产品做出来就算成功,这是CMMI普及的黄金时代。接着经济、快速地做出用户愿意买单的产品就算成功,这是IPD时代。接着,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尽早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上,等待用户反馈,这是敏捷的时代。一条清晰的脉络就出来了:创新的主体,最先是企业,然后一直下沉到一线连队。为啥是一线连队,因为它可以减少信息传递中衰减,并且最接近用户。敏捷的特点是:协作与反馈。一线连队通过连队内部协作、公司内协作和与用户协作,团队内反馈、公司内反馈和用户反馈,实现用户需求进而产生价值。那么要求一线连队需要有,决策能力,执行能力,质量内建能力。拥有这么多能力特点的一线团队就是一个自组织。
 
自组织决定了需要赋能
      自组织是一个运行单元、一个生产单元、一个决策单元、一个最基本创新单元、一个最基本解决问题的单元。从使命来看,自组织应当有一个公司应有的能力,但是自组织受限团队规模不能五脏俱全,但是又必须要能力,所以必须要赋能。从自组织来看,企业应当制定一个框架,让团队在运行尽量少受干扰地运行。
 
需要赋哪些能?
      第一,技术赋能。通过技术赋能,提高公司整体的信息化和数据化水平,信息流动是协同的基础,信息化是数据的来源。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基本条件,数据分析是持续改进的基石;通过技术赋能,让相关岗位掌握产品技术知识,提高相关岗位的判断能力,提高相关岗位效率。技术流动全面产生价值。
 
      第二,产品知识赋能。你们公司知道产品的功能吗?知道公司的发展规划吗?知道产品定位吗?这些是不是都只在产品经理的头脑里?或者在产品说明书上呢?不流动,产生价值吗?能产生企业向心力。
 
      第三、工具化赋能。使用工具,是提高协作和反馈水平的必要手段。在企业中,工作的内容,都是事务形式,每个工作都有一定的流程。所以,同步工作流程、工作分解结构、工作进度都可以用teambition等类似电子看板工具来完成。文件共享可以用Google 硬盘等。文档共享和协作修改,可以用石墨文档。即时通讯工具可以用钉钉。知识沉淀,可以用wiki。缺陷管理,可以用禅道。其它没有信息化的,可尽量采用开源,有条件可以让技术部门开发(技术赋能的一种形式)。现在基于微信的小程序,其实可以做很多工具。
 
      第四、组织模式赋能。比较典型的是职能型组织和产品型组织。形态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组织的运作模式。这个组织必须有完全的招聘能力、必须有流程管理能力、必须有人才培养能力、必须有知识分享能力、必须有企业文化传递能力、必须有质量内建的能力。小团队更容易有归属感,比如你大学里面同一个班级和同一个宿舍的,熟悉程度不一样吧?
 
      第五、招聘赋能。简单描述就是,把HR技能赋予小组长,小组长能够准确描述岗位需求。小组长要能够建立人力模型。小组长需要知道行业现状、未来发展方向、公司定位等。小组长需要能有人才来源。
 
      第六、绩效考核赋能。很少有公司,能在事业部中的某个小单元自己制定考核指标的吧?比如说,在自组织的功能小组中,每一项工作都有时间估算,如果组员不愿意估算时间怎么办?如果小组长承担了太多管理职能,那么他的工作就不容聚焦,这时候如果有考核指标设置权限,可以帮助小组长减轻工作压力。
 
      第七、优秀实践赋能。目前关于研发的优秀实践有:限制在制品、结构化需求管理、建立稳定的发版节奏、持续集成、代码review等。自组织的一些优秀实践:师徒模式、组内技术分享、小组及小组长制、自下而上时间估算模式—小组长负责组织估算及估算工作的落实、小组长负责组内的工作分解结构、模块owner制度—owner负责本模块的知识传承。
 
      第八、知识管理赋能。建立知识产生机制,建立知识传播社区,建立知识分享氛围,知识从公司内外输出,解决问题及产生品牌价值。
 
      第九、中心化赋能。对于一些技能,中心化更能发挥效率。统一的持续集成平台、统一的培训体系规划、统一的结构化招聘体系规划。人才密度维护制度,通过薪资、企业文化、行业趋势及公司发展形势、激励制度等设计,去最大化人才密度。
 
谁来负责赋能工作?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是互联网的核心。公司内部也是如此,首要目标也是提高信息流动水平和沟通水平。所以,组织赋能的部门需要有跨部门属性和技术属性,而且既然是任务组织和赋能,那么这个部门就应该具有服务属性。项目管理部是一个跨部门管理组织,与公司的整个运作流程上的每个环节打交道,天生适合收集和推广优秀实践、收集信息、推广技术赋能。所以,如果你们公司还没有项目管理部,首先要设立项目管理部,用于组织赋能工作。如果已经存在项目管理部,那么项目管理部从管理角色转变为服务角色。传统的项目管理部成员是项目经理,但是在赋能部门中,成员需要有强技术属性,所以项目经理需要有技术经验。
 
怎么赋能?
      首先确定组织赋能的部门。在上文中,提倡建立项目管理部,由项目管理部负责赋能工作。
      然后提高公司的沟通和协作水平。这一时期,建立使用开源或者免费的软件。这项工作不是独立的,伴随着流程化进行的。在这里重点推荐电子看板,在电子看板上很容易展现流程和进度。使用电子看板后,我相信周报和日报这种落后手段就不需要了。
      然后提高数据化和信息化水平。信息化和数据化水平低的公司,往往伴随着腐败和政治山头林立。提高信息化和数据化水平,有利于衡量赋能效果,快速反映公司的状态。
      然后进入持续改进阶段。这个时候项目管理部负责发现优秀实践,推广优秀实践的工作。改进目标,都是在引入优秀实践的时候提出来的。
 
展望
      因为中国市场体量大,所以创新速度快,企业发展也快。一些公司从几个发展到几千人,可能也就1-2年的时间。从初创到上市,从创立到成为独角兽,可能也就是几年时间。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经历过这么一个阶段,也没有一个国家有过这种企业管理经验。所以,这是一个探索过程,改进不应该是一蹴而就的、一劳永逸的,他应该是迭代式发展的,持续不断改进的。相信赋能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最优秀的实践。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IT项目管理界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延伸阅读:

more

会议活动

more

公开课

more

PMO

Copyright © 2021 IT项目管理界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2359号-4 如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原发布媒体

本着互联网分享精神,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

客服电话:010-89506650 89504891 非工作时间可联系:18701278071(微信) QQ在线:511524637

新闻与原创文章投稿:tougao#cpmta.com 客服邮箱:info#cpmta.com(请将#换成@)

IT项目管理界——我国最大的IT项目管理门户网站,隶属卓橡公司

IT项目管理界官方微信

IT项目管理界官方微信

PMO大会官方微信

PMO大会官方微信